7月3日,北京一零一中昌平实验学校40余名师生来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探访学习,走进实验室体会科学魅力。
在计算化学实验室,同学们化身“分子设计师”,使用专业软件搭建并优化硫化物电解质等模型。在实验室研究生的指导下,通过旋转、缩放分子结构,同学们直观理解键长、键角与材料性质的关系,参观高性能计算集群时,切实体会到数字化工具在减污降碳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。
在电化学实验室,史永正老师通过简洁的PPT与电池剖面模型,向大家介绍了固态锂金属电池的优势、离子传导机理以及在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的应用前景。随后,同学们围在手套箱前,近距离观看锂电池正负极极片、固态电解质组装等关键步骤。在随后的实践环节中,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,在指导教师的“手把手”指导下,亲自体验锂电池组装的最后工序——使用封装机将正极、负极与固态电解质膜紧密压合。自制纽扣电池接入测试线路后,在众人注视下,LED灯泡被成功点亮,实验室内爆发出热烈欢呼。这束光不仅印证了实验的成功,也点燃了同学们对能源科技的热情与好奇。
从“屏幕里的分子”到“手中的固态电池”,环境学院安排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体验,使中学生对计算化学和新能源材料电池等前沿科技有了初步认识,激发了中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和热情。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属地各中小学合作交流,共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创新能力和生态责任的新时代青年,为服务国家“双碳”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。
初审:李晓婷
复审:陈 哲
终审:武昌杰